附件二、著作與媒體中外學者交流資訊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103/09/24 呂欣怡 教授的一封信
著作有助於環境教育推廣具體:網路篇
王啟仁製潮汐表遊石滬好幫手
作者黎薇╱苗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12日上午5:30
中國時報【黎薇╱苗栗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撰寫《海埔里鄉土史》、《台灣通用風土俗語》等書,並長時間觀察紀錄潮汐,藉由訪問耆老與沿海漁民,整理出「外埔庄石滬潮汐表」,讓想一探石滬真面貌,來後龍進行采風之旅的民眾,不會敗興而歸。
七十二歲王啟仁為後龍外埔人,投入地方文史工作超過十七年。他小時候家裡環境差,國小畢業便四處打零工賺錢,做過許多苦差事。八十三年擔任外埔合興宮總幹事期間,著手撰寫合興宮歷史沿革,過程中有感於學疏才淺,五十五歲時進入後龍國中補校念書,取得國中學歷。
以台語為母語的王啟仁,發現孫子常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於是著手撰寫《台灣通用俗語》,透過四處走訪,記錄下日常生活俗語,希望年輕一輩能傳承逐漸沒落的台語。
近年王啟仁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成立工作室,將後龍鎮內的景點與人文史蹟串聯成「後龍采風之旅」,許多網友透過他的部落格資訊與他聯繫,由他擔任解說員,帶領遊客深度遊覽後龍。
最讓他津津樂道的是,耗費多時整理出「外埔庄石滬潮汐表」;王啟仁說,外埔漁港遊客日漸增多,不少遊客慕名前來看石滬,但若遇漲潮時,能看見海平面,因而興起製作石滬潮汐時辰的念頭。
到外埔什麼最好吃?那裡的海瓜子最好吃「王啟仁」先生堪稱在地達人最知道王先生今年63歲,曾出版「後龍鎮海埔裡鄉土史」,也主持「小地方文史工作室」有許多的人文都與海有關而產生漁村文化,作者王啟仁先生自出版一本「海埔裡鄉土史」後,為了要更具體描述海的故鄉人文史蹟完整的資料,而特別再出版「外埔莊?思想起」漁村文化在本書裡有深入的描述及探討,敘述各種風土民情及地理時空景觀,讓這個有文化有鄉土的村落,更顯出未來的文化風華,呈現給讀者,更能給有興趣的人提供有價值珍貴文史資料參考。
想一探外埔漁村的人文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與王先生聯絡王先生非常熱心,當天與他詢問很多人文資訊電話:037-432536 行動:0928-973210
後龍外埔石滬見證早年漁民智慧
- 2012-08-12 00:51
- 中國時報報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2081200184.html
- 【黎薇/苗栗報導】
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整理出「外埔庄石滬潮汐表」,讓慕名前來欣賞石滬的遊客不再敗興而歸。(黎薇攝) 後龍之寶台灣本島目前僅剩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有「合歡」、「母乃」兩座石滬。(黎薇攝) |
澎湖縣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名聞遐邇,浪漫的心型造型,成為遊客朝聖地,更是情人們見證愛情的知名景點。台灣本島僅剩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還有「合歡」與「母乃」兩座石滬,石滬主人仍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差捕魚,經濟價值雖不如以往,卻留給後代子孫最好的文化資產。
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說,外埔石滬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從清朝到日據時期是後龍地區主要經濟生產活動之一;五○年代,中港溪出海口以南到後龍溪出海口以北,海岸線上綿延廿八座石滬,每座石滬除了有名字,也各有主人。
合歡石滬總長度約四五○公尺,母乃石滬範圍較小,約二八○公尺,九十四年五月間,合歡石滬被海浪襲毀十餘公尺。早期漁民就地取材,撿拾海邊的磯石交錯砌築成ㄇ字型,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落差捕魚。漲潮時海水淹蓋整個石滬,魚群隨著海浪游進石滬覓食,退潮時困在石滬,漁民則趁隙入內捕撈。
石滬為私人財產,每座石滬股東有捕撈漁獲權利,也有維護石滬責任;石滬漁獲量一直都受到潮汐、季節影響。
自古以來以農曆為基準日,「巡石滬日權」是依股東數來分配、輪流,分配日期數以五的倍數計算,持股較多的大股東,每十天輪到巡滬撈捕一次,小股東則可能間隔廿五天才輪到。
王啟仁說,丈量石滬的單位為「禪」,一個大人雙手平伸張開的距離叫做「一禪」,每名股東因為持股數不同,所分配的維修區域也不同,平日僅需稍作維護,如遇颱風或強勁的東北季風,負責的股東須聘請工人來填石滬。
石滬漁量早已不如以往,也無法藉此賺取基本工資,但這些年紀超過六十歲的石滬主人,依然盡力維護石滬,盼能讓後輩了解早年漁民與大海鬥智取勝的生活方式
王啟仁製潮汐表遊石滬好幫手
2012-08-12 00:51
苗栗縣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撰寫《海埔里鄉土史》、《台灣通用風土俗語》等書,並長時間觀察紀錄潮汐,藉由訪問耆老與沿海漁民,整理出「外埔庄石滬潮汐表」,讓想一探石滬真面貌,來後龍進行采風之旅的民眾,不會敗興而歸。
七十二歲王啟仁為後龍外埔人,投入地方文史工作超過十七年。他小時候家裡環境差,國小畢業便四處打零工賺錢,做過許多苦差事。八十三年擔任外埔合興宮總幹事期間,著手撰寫合興宮歷史沿革,過程中有感於學疏才淺,五十五歲時進入後龍國中補校念書,取得國中學歷。
以台語為母語的王啟仁,發現孫子常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於是著手撰寫《台灣通用俗語》,透過四處走訪,記錄下日常生活俗語,希望年輕一輩能傳承逐漸沒落的台語。
近年王啟仁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成立工作室,將後龍鎮內的景點與人文史蹟串聯成「後龍采風之旅」,許多網友透過他的部落格資訊與他聯繫,由他擔任解說員,帶領遊客深度遊覽後龍。
最讓他津津樂道的是,耗費多時整理出「外埔庄石滬潮汐表」;王啟仁說,外埔漁港遊客日漸增多,不少遊客慕名前來看石滬,但若遇漲潮時,能看見海平面,因而興起製作石滬潮汐時辰的念頭。
濱海遊憩區─台灣沿海最密集的石滬群
後龍濱海遊憩區北起竹南交界中港溪,南到後龍溪口的海岸地帶,當地名為「大山腳」,原本是一處木麻黃實驗林,園內西側是精華區,因為木麻黃具有防風、定沙功能,有利於海岸植物生長,所以這裡見到的並不是一片海灘黃沙,而是馬鞍藤、濱刀豆、濱水菜等濱海植物所形成的綠地,有人稱這裡叫「綠色沙灘」。海岸堤防上有數座觀海景觀亭,若在退潮可以看到獨特的海岸石滬,最大一座就是靠近軍方雷達站外的「合歡石滬」。當地海埔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啟仁,是研究石滬文化權威人士,經他多年考證,發現北自中港溪口、南到後龍溪口,就有22座平埔族人搭建的石滬,是台灣最密集的石滬群遺跡。
石滬陷阱是依潮流方向,在礁石岸潮間帶以石塊堆砌而成,魚群在漲潮時隨著浪潮游到岸邊,設計成仿自然岸體的石滬,讓魚群只能進、不能出,當潮水退去,魚困淺灘,漁民便可輕鬆抓魚。
石滬是先民與自然結合的重要文化資產,可惜民眾為撈捕淺灘中魚蝦,或是揀選海蚵,石滬被不經意的搬動,結果承受不住海水漲潮、退潮的洗刷,逐漸出現缺口、流失、損壞,目前在政府保護下,保存「合歡石滬」及「母乃石滬」,遊客只要掌握潮汐時間,就能在退潮時看到石滬逐漸浮現的身影。
除石滬捕魚,後龍漁民也曾使用拖曳網捕魚,稱為「牽罟」,這種方式以岸邊為據點,用漁筏將漁網帶到海中投放,當網底沈降到海底後,再由兩組民眾分列在岸邊收網,慢慢地將網內魚、蝦、蟹等牽拖上岸。以前後龍在農曆三月至五月的吻仔魚、白帶魚產季,常常全村牽罟並平分漁貨,於是有「牽罟倚繩就分錢」、「牽罟有人有份、大肚仔分雙份」的俗語。大家合力拉網,像拔河一樣將罟網拉回,每次約40分鐘至1小時左右,便可看到魚、蝦在網中活蹦亂跳。如今漁獲減少,漁民不再合力牽罟,成為政府舉辦海岸活動吸引遊客的項目,讓大家在集體同樂中,體會先民的謀生不易。
【聯合報/記者江詩筑/後龍報導】
|
澎湖望安的雙心石滬非常聞名,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北邊也有「合歡」、「母乃」兩座石滬,漁民不僅擁有石滬的使用權,至今仍肩負石滬的維修工作,苗栗縣海洋觀光季8月11日在外埔漁港舉辦,不妨順道走訪堤岸參觀這兩座石滬。
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對石滬文化瞭若指掌,他說,早期中港溪出海口以南與後龍溪出海口以北間,曾有高達28座石滬,每座石滬除了有名稱,也各有主人,但隨著時代變遷,至今僅剩下「合歡」與「母乃」兩座。
石滬是早期漁民以海邊的磯石交錯堆疊而成,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差捕魚,漲潮時石滬隱藏在水面下,退潮才能見到石滬的真面目,海水退潮後魚受困石滬成了甕中鱉。
「合歡」石滬長約450公尺,「母乃」範圍較小,約280公尺長,站在外埔漁港的堤岸邊,可以眺望石滬全景。
「合歡」與「母乃」石滬均是私人所有,王啟仁說,潮汐每天不同,加上季節也會影響漁獲量,所以「巡石滬日權」是依股東數來分配、輪流,才不會讓漁獲量較豐的日子,都集中在某些股東身上,舉例來說,有的大股東持股較多,所以可間隔10天就巡滬撈捕一次,小股東則可能25天才輪到,主要都是以五的倍數在計算。
石滬的股東也肩負維修的任務,王啟仁說,因為持股不同,每個股東分配的維修區域也不同,維修的單位稱為「禪」,一個大人雙手張開的距離叫做「一禪」,為了保護石滬免於受到海浪沖刷、坍塌,股東會互相監督維修是否確實。
王啟仁表示,石滬重現的是早期互助合作的精神,但因經濟型態改變,僅剩這兩座石滬見證早年的漁民生活,希望大家都可以為守護石滬文化盡一分力。全文網址:
外埔石滬 見證早年漁民生活 - 活動情報 - 食遊大補帖 - udn旅遊食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53078#ixzz3D6Smpkta
苗栗縣政府環保新聞
代表圖 |
|
主旨 |
悠遊海陸任我行~環境教育體驗GO |
發佈單位 |
綜合計畫科 |
日期 |
2014-06-06 |
新聞稿 內容 |
響應6月5日世界環境日,苗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舉辦三天兩夜「2014永續環境牧野山海趣」活動於6月4日揭開序幕後,緊接著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上場後龍石滬生態體驗及環境教育小旅行,讓與會者親身體驗苗栗山海之美。 6月5日上午安排「苗栗後龍石滬文化生態體驗活動」,透過認識石滬文化及潮間帶生態體驗。活動安排石滬達人王啟仁老師進行石滬文化薪傳說明,讓與會者穿越時空瞭解體驗石滬捕魚過程,傳承石滬經驗及生態達人郭榮信理事長帶領大家觀察探索石滬潮間生態之豐富多樣性活動。此外,現場安排「海洋生態闖關體驗活動」,透過輕鬆有趣的闖關方式,讓參與者認識常見海濱植物果實、螃蟹及食用貝類等,經由專業講師及本縣環境教育志工講師導覽解說,讓參與者從石滬文化體驗中了解當地早期漁業文化的意涵、認識苗栗海洋生態多樣性與環境資源保育。下午則安排「環境教育小旅行」體驗活動,包括「綠野仙蹤牧場行」、「手作煉樟精油皂」、「竹夢踏實憶兒趣」、「樟林咖啡全體驗」、「有機健康務農趣」、「生活窯藝樂陶陶」及「生態彩蝶體驗趣」等,體驗各環境教育特色亮點,與會者紛紛表示本次活動內容豐富精彩有趣,且具實質寓教於樂。 苗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劉伯舒表示,第二天活動特別安排與海有約及陸域環境教育體驗,讓參與者深入了解認識苗栗文化觀光產業及環境教育特色,藉以宣傳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及永續發展觀念,將苗栗環境教育推廣至全國,歡迎各縣市愛好環境的民眾踴躍前來,體驗苗栗好山好水好環境。 承辦人:綜合計畫科 劉麗惠037-277007分機112
|
苗栗縣後龍鎮觀光發展協會-導覽人員研習活動
課程訊息 |
||||
課程編號 |
1604894 |
上網登錄日期 |
2014/7/14 |
|
班別性質 |
非學分班 |
課程性質 |
國中及國小 / 教學 / 社會 / 無 |
|
審課單位 |
審課方式 |
審課人員親自審核 |
||
研習名稱 |
苗栗縣後龍鎮觀光發展協會-導覽人員研習活動 |
|||
依據文號 |
103.7.9苗栗縣府教務字第1030144872號 |
|||
師資 |
王啟仁 |
|||
課程時段 |
週末 |
|||
課程內容大綱 |
103年8月16日(星期六) |
|||
報名資訊 |
||||
上課日期 |
2014/8/16至 2014/8/16 |
報名日期 |
2014/7/14起至 2014/8/15 止 |
|
參加對象 |
國中 / 國小教師 |
|||
課程時間及地點... |
103年8月16日(星期六) |
|||
研習時數/ 學分數 |
7 小時 / 學分 (僅非學分班以小時計算,學分班、學位班皆以學分數為單位) |
|||
開班班數 |
1 班 |
各班人數 |
30 人 |
|
繳費金額 |
0 元 (學分班、學位班繳費金額以每一學分為單位) |
學員繳費方式 |
無 |
|
承辦人資訊 |
姓 名:許碧雲 姓 名:呂明雄 |
|||
其 他
|
||||
學校資訊 |
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教育處 |
QRCode: |
||
服務學校至開課學校路線 |
|
|||
可能感興趣的其它課程: |
|
|||
留言列表